2009年4月27日星期一

成长的烦恼



  
美国光影艺术家larry和中国青年艺术家魏超合作的光影戏剧,讲述一个小女孩成长的故事,烦恼、压力、梦境、现实,这一切在魔幻的光影之中让人沉醉。 
   
  演出时间 5月29日 晚7点 
  演出地点 城市学院传媒分院培训厅 
   
  制片人 魏超 
  光影艺术指导 larry 
  导演 larry 魏超 徐娴 
  剧本 集体创作 
  美术设计 魏超 
   
  Larry Reed 大型光影技術指導 
   
  Larry Reed為美國耶魯大學學士、主修法國劇場,舊金山藝術學院電影製作藝術碩士,具有演員、舞者及電影攝影的訓練背景。到巴里島拍攝皮影戲紀錄片時,愛上了皮影戲,留在當地學習並成為具有正式演出資格的達朗(Dalang:皮影戲演師,具有教士般的崇高地位)。Larry Reed融合傳統影戲及其在舞蹈、劇場、電影方面的才能,研發出獨特的影戲面具及手持燈光設備,使真人演員與影偶同台演出,並交互呈現遠、中、近景、特寫甚至淡入淡出的效果,獨創電影式的光影劇場。其所領導之ShadowLight Productions兩度榮獲世界偶戲協會美國分會(UNIMA-USA)演藝傑出獎,本人並連續兩年獲選舊金山灣區50大傑出藝術家。 
   
  魏超 设计师 皮影艺术家 
   
  魏超致力于研究和创作新概念艺术作品,传统皮影是魏超的主要媒介。在当代观念中以设计、戏剧、音乐的方式创作新概念皮影作品,艺术家借此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下的思考。 
   
  1977年出生于陕西华县魏氏皮影世家 
  200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 
  2000至2005年从事广告设计和策划, 
  2005年起开始致力艺术创作,并成立魏氏皮影艺术公社, 
  2005长征计划”, 
  2006年发起中国影子计划,策划“中国影子新图形设计邀请展”, 
  2007年“坚持创作展”,编辑出版“中国影子”系列出版物, 
  2007年“挑影”作品参展东廊(上海)画廊”新潮当代艺术展, 
  2007年中国影子计划参展07中国大声展, 
  2007 行为表演“挑影”北京/广州/杭州 
  2008 导演光影系列作品《嬉游记》 
  2008 作为独立导演受英国皇家大剧院邀请做为期2周workshop 

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

嘻游记NO.2

把孙悟空和牛魔王的兄弟感情、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夫妻感情
做了并殖,选择和放弃,谎言和欺骗,真诚和虚假在他们之间
已经没有了固定的意义,一切都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信念。
谁胜谁败,也已经没有意义,最终,所有的人,都修成正果,
或许有些无奈,但是,无论如何,你得到了别人指定的正途。
这应该是要欣喜的。独立皮影戏剧导演魏超作品。角色设计:mrb+caba










2009年1月4日星期日

嬉游记No1演出























新概念光影戏剧,是我对传统皮影戏剧的一次实验,舞台创作不同于平面作品,尽管对传统皮影戏已经烂熟于心,但毕竟还是二维平面的表现,对于这种全新的戏剧形式,我自己也不是很有把握。做一个舞台剧需要的精力以及资金都是庞大的。我也一直在筹划,这次,在好朋友的帮助下,终于以一个十分钟的短剧实现,十分的不易,非常感谢好朋友和她的部门同事,一群热情洋溢的服装设计师,他们的演出,让这部作品更具有了我之前所没能设想到的意义。
嬉游记系列尝试对传统艺术形式娱乐化再现,从舞台形式、戏剧理念、演员表演上并无传统皮影戏的唱和做,皮影戏在这里是一个媒介,延续我一直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传统艺术在流行文化中如何存在,以及检验当代社会中传统观念在时尚达人群体中存在量。嬉游记n01是嬉游记系列的第一部,接下来是嬉游记no2,我计划做到no3,每个短剧会讲述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no1讲的是猪八戒和蜘蛛精的故事,no2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No3是白骨精和唐僧,情和爱总是会引起大众的共鸣,我当然不能免俗。
光影越来越让人着迷,迷离的光影映照出一个个虚幻的人物,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太奇妙了!这个奇妙的光影世界,我爱你!

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

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魏超受英国国家大剧院邀请访问伦敦

























































































2008年10月13日,魏超作为独立戏剧导演,受英国国家大剧院邀请,到伦敦做为期2周的工作访问,分别和伦敦的戏剧导演、艺术家、演员见面,并观看了十场不同类型的戏剧。在伦敦的两周时间,对伦敦的木偶戏剧创作和生存状态做了考察,并在英国国家大剧院做了讲座,分别讲述了传统皮影和魏超的新皮影创作,英国的多位导演和演员表示想合作创作影子剧,新的影子戏将在东西方艺术家的碰撞中诞生。顺便谈谈我对伦敦的一些看法。

今次到伦敦,NationalTheatreStudio每天的安排中,在晚上都会看一场戏。戏剧对于我来说其实不算陌生,然而,到伦敦之后我对戏剧真正有所体会。

就我个人所看到的,剧院和书店在伦敦犹如我们的便利店,非常多,除了NationalTheatre这种国营单位,其余都是商业性剧院,之所以说是商业剧院,并不是上演的是一些市井闹剧,或者是商业大片,同样是艺术价值很高的剧,只是商业剧院对上戏的选择是根据市场反应而定,NationalTheatre并不考虑市场因素,因为NationalTheatre的资金45%为政府拨款,20%为捐赠(企业、个人、基金会),剩余部分靠票房以基本没有压力。昨天和今天我分别看了一个芭蕾舞剧,一个多媒体话剧,都是先锋实验戏剧,并不是传统话剧和芭蕾舞剧,芭蕾舞剧在商业剧院,助理小兰因为有事不能陪我去看,我一人从搭地铁到剧院,非常棒的戏。在伦敦看戏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就好像去咖啡店和杯咖啡而已,一般的戏票价在10-40磅之间,按照伦敦一般工薪阶层月薪2000/3000磅来算,不算太贵。伦敦观众对于戏剧的热爱是我非常感动,开场后哪怕5秒钟,也不会有人再入场,剧场座无虚席,开场灯一亮,刚才还谈笑风生的观众立刻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很轻,演出中没有一丝声音,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掌声雷鸣,足足5分钟。感动。
NationalTheatre因为是国营单位,因此每天会有一个参观项目,在网上申请,交不多的费用,在10:30分由讲解员引领参观剧院,我被安排在其中,参观者约有30人,大多数是伦敦当地市民,以老人居多,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剧院的大中小三个剧场,后台,workshop,NationalTheatre是唯一拥有workshop的剧院,可以自己制作各种材质的道具和布景。助理小兰说,孟京辉看了也惊叹,在国内一个剧院不可能由这么强大的工厂支持。
NationalTheatre作为国营单位,他们位年轻艺术家提供机会,除了上演一些经典和传统戏剧,还会特别支持一些先锋实验戏剧,一些受欢迎的戏剧,并不会因为票房好而持续上演,一般最多不会超过半年(商业剧院一出戏如果票房好,会持续一年到两年连演),为给新的戏能有演出的机会,NationalTheatre还为一些戏剧作家提供资金和工作室,一般为18个星期,艺术家在NationalTheatreStudio创作剧本,每年会由20个艺术家,创作200个剧本,然后分发到到全英各地的小学,由学生排演,在各地学校演出,然后由艺术家和剧作家选出优秀的学生剧团到NationalTheatre演出,太棒了,他们的艺术教育从小就在做了,难怪戏剧在这里变的如此普及,怎么能不普及呢。在伦敦地铁和公车站,看不到大副化妆品广告和手机广告,全是戏剧海报。
今晚的多媒体戏剧,虽然我听不懂演员的对白,依然被强烈的视觉和演员的表演所震撼,并没有华丽的舞美和服装,整个剧场是黑色的,演员在台上表演,有5台摄像机拍摄,同步将画面投影到大屏幕,视觉处理采用了黑白片,很复古,好似美国30年代的片子,演员也可以按照那个年代的感觉表演,声效、灯光全由演员在台上转换操作,非常由意思。

与中国银行的合作










为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会所的SHOW
演出:魏氏皮影剧社

2008年8月20日星期三

中国影子计划--访问民俗摄影家张韬先生



华县皮影是陕西大地上田间地头的民间艺术,它的表演形式简单,人数少,内容丰富,属于农耕时代农闲或农家婚丧嫁娶等日子的助兴表演。陕西省的土塬地貌限制住了塬上农民的交通行走,当时不发达的电网和电视网使他们缺乏现代的娱乐活动,于是,饭后天黑上演的灯影戏则是他们那个时候最好的消遣方式。清华大学实践队员在华县县城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显示:接受调查154人中有125人观看皮影戏的形式为露天表演。[⑩]在当地的一些中年人心目中,皮影文化早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皮影戏是浸润入血液的一种印记,他们植根于家乡的情感促使着他们为这门濒危的民间艺术苦苦奔走和呼喊着。
张韬是其中一位。张韬,男,1949年出生,甘肃人,因家庭出生原因在文革时期辗转落户至陕西华县。他心从民间艺术,民俗摄影是其专业,皮影文化则是至爱。张韬在华县是小有名气的文化人,摄影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在华县,他有自己的影楼,住房、小车,过着宽裕的小康生活。但是,年近60的他却没有在儿女事业有成之际安享天伦之乐,对民俗和民间文化的热爱使他和华县皮影结下了30年的情缘。
张韬从事皮影宣传的工作从八十年代开始。华县皮影艺人最早走出陕西,走入台湾便是基于张韬个人的努力。在那次的国际偶戏节上,华县皮影让诸多专家学者和民间艺术爱好者感受到古老大地上传统戏剧的神奇魅力。此后,华县皮影逐步推向国际艺术界,在国外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其中不乏有张韬的宣传和努力。他除了帮华县艺人联系外出演习机会外,还利用自己的摄影专长,记录了一代代华县皮影艺人与影戏的生活。他想通过凝固的表情展示华县皮影面临的现状,以画册配故事的形式讲述艺人们的辛酸和血泪。
张韬说:“我不相信这么优秀的艺术会消失,皮影终究能救活的。”
同时,源于自己文化人的身份和对家乡艺术的热爱而加入到皮影保护行列的还有惠焕章。[11]这个更加年轻的华县人今年才44岁,拥有自己的广告和文化传播公司,推广经营陕西品牌。2003年和2004年,惠焕章把华县当时健在的皮影戏艺人请到西安,精选出27本戏和33个折子戏,录制成影像资料,为华县皮影保留了原始的历史资料。这些艺人走一个少一个,很多剧目和戏本便会随之消失,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只能进行这样的抢救性措施。“华县皮影是最好的,华县皮影最终会灭亡的。”惠焕章说,皮影的人物是不会灭亡的,但是,他认为“华县皮影千古流传的绝技,粗犷豪放的前声,眼花缭乱的签手,师法自然的乐器,它的演唱技巧,古老的音乐,自然的配合,表演的形式将来肯定会消亡的。”[12]这成为他对华县皮影抢救性拍摄的原因之一。